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爱小说网 www.92to.org,黛小黛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鬼,妖是死不了的。一如她们的爱情也不肯死去。而凡人是免不了一死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便也颓然被葬。死,是命定的。李碧华在多部作品里运用了死这个意象。从佛学的角度看红尘里的爱恨人生。生死桥里鬼魅般的老太监早已注定了怀玉、丹丹、志高的命运,占卜、签子、谶言,人的命运,死死生生。死便是高潮,却又无谓。生的虽生,却又懵懂地苟活着。死尚可以惊天动地,虞姬为霸王死得吟咏千古,戏台上的生死轮回百遍;死又轻巧地荡然无名,程蝶衣殉情于他对段小楼的爱情几无人知。生不如意便选择死。然而,程蝶衣活了下来却不快乐。生不如死。生与死,依佛家之言:如虚如幻。是个玄关,也是黑洞。无法理清,纠集成结,吸引着李碧华与众人非要执迷不悔地探索。

    可以看出,浓烈残酷的爱和戏台,鬼神等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意象的运用使李碧华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追根溯源,除了香港文学在文化传统,文题范式和文学精神等方面(9)从来都认同于中国文学母体,具有深厚的中国情节。还在于李碧华从小生活在有着高顶木梯的旧式楼宇的大家庭之中,听闻过许多旧式人事争斗,这种环境和残余的记忆为李碧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灵感。以及李碧华个人对中国的饮食,戏曲,民间手艺,建筑等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这些文化成了她建构作品背景的资料,也为她的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基于此,读她的作品,时常如穿越时空,游走在旧时街林巷首,有着相当浓郁的绝美的画面感。仿佛移身于旧时风情和恩怨当中,无法抽身逃离。

    三

    李碧华的作品均以爱情为主题,但她的爱情模式及其所传递出来的内涵与其他港台写情女作家的截然不同。除了上述种种因素的独特介入,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流露出的女性地位的重设及与其理想状态双性同体的并置并存,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虽未必是主角,但大多抗拒和反叛,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着浓郁的女性意识。她们虽身处旧世,生活在菲勒斯中心即男性本位文化的传统之中,却没有多少传统的内涵。这种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源自李碧华,源自她对男性强势世界,女性自身及成形的文化习俗的清醒认识。李碧华尝试用自己的声音重新讲述男性本位的传统文化下女性的存在。讲述她们的世俗情感及心灵状态。力图证明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合人伦,合道理的真相。而以往在传统文化,男性道德的要求下对她们的描述才是灭人伦,悖常理的假象。在男性本位的创世神话里,女性的地位沉浮不定。她要么被高高地抛升为天堂圣母或天使,要么被贬谪为地狱嫫母或祸水。更多的时候摇摆于这遥隔甚远的两极之间:“在想象里她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实际上她完全不为人所注意”(10)。女性是被书写的。李碧华在书写女性时,将历史拆解,形成女性对历史的另一种叙事。因此,她重新塑造的女性是传统文化状态下所少见的,不合适宜,不合评判尺度的。她们形成了一种反菲勒斯中心的价值体系,具有自己的规则和自己的语言尺度。回溯李碧华的写作的女性意识,对话语权的争夺是李碧华体现其女性意识的关键所在。

    女性文学批评家林丹娅指出,从人类历史的发端处男性就开始篡夺本属于女性的权力,就开始任意地书写女性的历史。而孟悦和戴锦华也认为,在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中,女性是一个历史的盲点。她们从来没有作为历史的主体出现,只是作为一种客体,一种物存在于男性的社会之中,女性只是等待男性来拯救的被污辱与被损害或用来寄寓男性某种理想的载体,说出女性真相的工作只能由女作家自己来完成(11)。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控制力。女性语言的缺失,是女性处于被书写状态,也是女性世界处于边缘化的原因之一。李碧华为之做出努力的,即建立一套自己的可以任人评说的价值体系、话语形态、思考方式,跳出男性话语的规范,不再充当男性世界的影子。于是,李碧华从女性角度探讨了一种处于男性中心文化之外的女性创造的边缘文化。她按照自己的语言形式叙事,写出了非男性主流的世界观和感觉方式,对抗和解构阳性中心逻辑,颠覆男权文化。

    她改写了男性人物的书写模式。李碧华采用了一种“架空书写”(12)的策略。在她的作品中,理想男性缺失。男性的叙述语言因此被悄然“盗取”在东方女性的民族潜意识中,父与夫是其个体生命最重要的男人;在纵向亲性中,女性对兄弟也极为重视。大体上,他们在女性的生命意识中是作为“经典性别角色中的拯救者与主体”任务出现的(13)。但是,在青蛇、霸王别姬、胭脂扣、川岛芳子——满洲国的妖艳中他们却无一例外地表现不佳,令人失望。青蛇中的许仙对白素贞和小青的爱极不稳定,他对爱情时常处于观望状态,目的则始终是利己。从听信法海之言向白素贞的酒里洒雄黄,到起死回生迷魂乱性,欲携银子与小青私奔。许仙这一人物始终逃不脱人性里恶毒的一面,而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与段小楼,一个是性别错位,隐匿于戏中害怕出来的异化了的男人;一个是不思大局,只凭意气的草莽武夫。他们两个二合一也敌不过一个风尘女子处事不惊,有智有谋,沉稳大气。谈及胭脂扣,十二少作为缺席的书写,在如花的记忆和袁永定,阿楚的想象中被发现、被叙述、被审视。即使作为一个缺席者,在人世苟活五十年的事实一经印证,他便在事实上成为叛情的不可饶恕的对象。川岛芳子——满洲国的妖艳的一些重要情节虽是用荒诞手法处置,让川岛浪速、宇野骏吉、小林、云开等许多男性人物都参加了怪诞戏文的搬演,但男性都失去本职,父不为父、夫不为夫、戏子不为戏子。他们作为反衬存在,作者不无失望地将他们同样放逐到“理想男性”的话语之外“使他们成为被贬抑嘲讽甚至鞭挞的对象”

    除此,女性地位被改写。李碧华采用女性视角。诸如胭脂扣、潘金莲的前世今生、诱僧及诸多作品,她作为隐形叙事者控驭者赋予如花、潘金莲、红萼等女性话语权,以一种绝对的话语优势,书写并完成了一个个爱情故事。在青蛇中,李碧华直接以第一人称叙述,以小青为“我”回忆、叙述、想象、感受、评价。“女性言说者的感觉、心理、观察、体验笼罩作品中的一切人事,纯粹成了女性主体对世界人生,历史现实的触摸”(14)。在李碧华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传统的男性本位价值体系,尤其明显地表现在她对民间传说的换角色视点演绎和对历史小说人物潘金莲、川岛芳子的重新编排。

    谈到女性意识,并不仅仅是站在“性别立场”过重地强调自觉的独有的女性视角,女性经验、认识和体验的语言范式,以对抗和解构男权本位。更为重要的是达到理想的“文化立场”即消解二元对立(包括性别上以及女性内部的中心等级制度),建构男女两性作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的双性同体的社会文化模式。一些文学批评理论家认为双性同体是一种理想的佳境,而西苏认为,相比于男性长期顽固地占据着统治地位,并因害怕被阉割而心怀焦虑于不安。从理论上讲,女性更加接近双性。因为女性不会为这种统治者地位所异化和束缚,因而也就容易进入他人,产生双性同体的包容性。她不固守自我“她可以消散,巨大惊人,充满欲望。她有能力成为其他人。化为其他女人,成为与她不同的其她女人,成为他,成为你。”(15)李碧华的作品明显地表达出她一方面不曾放弃女性角色“用一个个从历史烟云中挖掘出来的,带着传说或是寓言色彩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父权制的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漠视和背叛”(16);另一方面,她又易地而处,对女性固有的缺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两性关系的存在状态”(17)。

    李碧华力臻达到双性同体的理想状态。她改变女性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和男性的过于阳刚,差缺阴柔这一传统定义下书写男女的模式,突出了女性生命中阳刚的部分,和男性生命中的阴柔之美。从人的角度探索,指出了“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及语言都含有阴阳两种成分,完美的生命在于阴阳的水乳交融,完美的人格也在于两性合作的亲密无间。”(18)白素贞、小青、菊仙、川岛芳子、红萼,她们的女性生命中都迸发出某种动人的,与生俱来的阳刚和雄气,如她们舍身的不假思索。她们身上无不体现女性的成熟与坚韧的姿态——如蒲草。体现出鲜明的卓而不群,特力独行的美。这也是李碧华最为传奇的笔墨之一。与此相映,李碧华又以十分女性化的笔法呈现程蝶衣、许仙等男性身上蕴含的至阴至柔之美。这不但体现出一种真正意义的女性视角,某种意义上又超越了“女性”的狭隘与局限,是有一种超前的文化策略意味。即阳刚/阴柔,并不是男性/女性的专有属性,它本身具有的恰恰是“不确定性”(19)

    四

    通观李碧华的作品,以其女性意识的个性化表现为风骨,填充了爱情这个人间永恒的血肉,又以中国文化和梨园等意象构成华彩的背景。虚拟了一出出人生大戏。在戏里,梳理了一段段现世无法存在的人生。

    因为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意识,李碧华书写爱情,没有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神话,顶礼膜拜,温柔溢美;也没有将其践踏得支离破碎,贬得体无完肤。她习惯以清冷、瑰丽、些许嘲讽的行文关注爱情。她背离历史,重在重建,虽然感念现世爱情的飘渺虚无,她却仍不厌其烦地固执地怀念人类精神里最值得忆取的美好部分。爱或者不爱,为爱生或者死。人类终生都想寻求正确答案。只是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可以说这些很难划定是与非的问题,便是李碧华在披阅人间万象后送给我们的她的答案。

    注:

    1.香港文学简史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9)

    2.香港文学史相干作家出版社(13)(16)(17)

    3.精神分析文论—弗罗伊德诗人与白日梦等山东教育出版社(7)(8)

    4.霸王别姬p74李碧华著(1)

    5.胭脂扣p21李碧华著(2)

    6.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追求山西教育出版社(4)(5)(6)

    7.拒绝匿名的狂欢:关于女性写作王建刚著

    浙江学刊(10)

    8.女权主义文论p208(11)

    9.蒋韵近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文化意义郭剑卿著(12)(13)(14)(18)

    10.转引自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p198p199p206(15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